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离不开深厚的文化根基。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分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坚实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人类体育活动的一种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更是一种以体育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教育手段、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引领。体育文化,充分发挥体育综合效能,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人的健全心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锻炼人的坚强意志、推动体育产业的全面繁荣、构建体育宣传大格局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发挥着独特作用和作出积极的贡献。目前,体育事业迅猛发展,但体育文化建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助推体育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一、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助推体教融合发展
作为一种价值观,中华体育精神位于体育文化的核心层,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引领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在青少年体育。青少年正处在个性、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强身健体是根本,精神引领是核心。在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过程,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健全人格、坚定意志、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促进体教融合发展。
一是传递中国体育故事。首先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文化素质,要求教师有意识地积累祖国至上、拼搏奉献的体育故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影响学生的意志和行为。同时,学校加大体育故事宣传,通过互联网、广播、影视、宣传栏、竞赛、游戏、讲座等形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树立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典型,传播体育明星正能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体育精神的价值与功能,树立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体育价值观。
二是挖掘运动项目文化精神。体育文化精神在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体育运动项目,只有内心热爱,认同其精神和内涵,才有足够的意志力驱动其积极参与并养成经常锻炼、训练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弘扬运动项目文化,普及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梳理运动项目文化发展史,挖掘运动项目文化精髓,提炼其独特的精神实质,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培养青少年在体育训练中的意志品质。
三是积极参与体育赛事。为扩大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力,赛事主办方除了做好主体赛事的运营和管理外,应突出体现体育赛事的文化功能,注重赛事开闭幕式的仪式感,在体育赛事中举办体育美术、体育摄影、体育项目发展史等文化展览,增强观赛者和参赛者的互动体验和理解,突出体育赛事的综合价值和功能。因此,学校除日常教育训练外,可鼓励和支持学生到现场积极参与或观看省区市乃至国家级体育赛事,通过亲身参与,更进一步加深对体育赛事精神内涵的认识和领悟,对以后的实践训练有很好的引领促进作用。
二、合作创新体育文化产品和品牌,助推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优秀的体育文化产品是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是传播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重要平台。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文艺作品陆续出现,有体育报告文学、体育小说、体育散文、体育诗歌等,而后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体育广播、体育影视,这些对于弘扬和传播我国民族文化、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文艺作品内容广泛,囊括体育、旅游、文化、健康、传媒、美术、音乐、收藏等领域,跨地域、跨行业的跨界互动合作成为体育文化建设的新方向,实现资源共享、产品融合、联动发展,合作共赢,既扩大了体育文化消费,也进一步助推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加快体育文化人才培养。体育系统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工作,制订发展规划,安排专人负责体育文化工作,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体育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广泛培育体育文化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各层次人才,如体育文化管理人才、体育文艺创作人才等,引导体育文化工作持续发展。
二是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体育系统结合体育工作,扶持体育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需求为中心,打造体育文化作品精品工程。与相关部门、机构、艺术团体、艺术家、体育明星、影视演员等广泛开展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组织开展体育文学、体育影视、体育音乐、体育摄影、体育美术、体育文化创意等体育文艺创作活动,努力推出有内涵、有温度的体育文化产品,充分展示体育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三是开展体育文化品牌活动。跟随政策导向,加之市场驱动、跨界合作、全民参与,努力推动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品牌活动改革创新。以此为标杆,各级体育部门应加大本地体育文化资源普查,举办体育文化论坛,加强本地体育系统与文化、音乐、旅游、美术等单位合作,挖掘其文化价值,培育体现时代精神、带有本地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如承接相关体育赛事或运动会,举办体育美术作品展、体育摄影展、体育旅游展、体育微视频展播评选、相关体育赛事发展成就展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艺术展览活动,既丰富了赛事的文化内涵,又促进了体育+文化产业的融合。
三、加强体育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助推体育宣传融合发展
体育文化传播工作是体育部门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属于传播学的范畴。体育文化国际交流是我国对外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属于政治学范畴。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体育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工作迎来了体育黄金时代、全媒体时代,我们要在加强体育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媒体合作,顺应时代的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推进互联融合,统筹抓好报、台、网和“两微一端一平台”阵地建设,形成体育宣传工作合力,构建体育宣传大格局,做好体育政策、体育赛事、体育改革等方面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工作,助推体育与宣传事业融合发展。
一是加强体育文化阵地建设。体育文化阵地是展示、传播体育文化、宣传体育精神的重要平台。在国家体育博物馆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中国体育博物馆网上平台建设。各级体育部门深入挖掘本地域体育文化价值,重视地区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加快体育博物馆、体育名人堂、体育档案馆等阵地建设,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博物馆,加强科技支持,创建3D体育博物馆和集文化、科技、艺术为一体的体育创意文化体验馆,通过5G、3D、 AR、 VR等科技互动方式,让群众融入体验,真切感受体育、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魅力。
二是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加强媒体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体育文化交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不仅使得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外体育人文交流。体育系统可与媒体加强合作,借鉴新华社“中国搜索”打造的外宣工作创新性、基础性平台“中国好故事”数据库等资源,打造“中国体育好故事”数据库,汇聚多语种图文、视频、音频故事,在创新手法上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交融,在内容上注重深度,在受众方面要契合海外受众的接受心理,在新的传播格局中,利用个性化、场景化的海外社交媒体,增强国际舆论话语权,在新时代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向全世界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体育文化。
总之,在新场景、新生态环境下,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审视体育文化,充分挖掘体育所具有的综合社会价值和作用,促进体育融合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为建成文化强国、体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体育报